【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】省卫健委癌症防治核心科普知识来了!

 

2025年4月15日-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,今年宣传周主题是:“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”。为持续推进癌症防治工作,河北省卫健委制定了癌症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条!旨在通过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,倡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,控制癌症风险因素;鼓励高风险人群主动参加癌症筛查,促进早诊早治;指导癌症患者及时接受规范化诊疗,并定期复查。通过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,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。

IMG_256

科普知识二十条

1.癌症是一类可防可控的慢性病,通过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可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。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,减少癌症危险因素的暴露和损害;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;三级预防是规范诊疗,改善生活质量,延长生存时间。

2.环境危险因素是导致癌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,应尽量避免接触或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、职业危险因素、电离辐射和紫外线过度暴露等。

3.长期吸烟和二手烟暴露可增加肺癌等多种癌症发生风险,控烟是最经济有效的防癌措施,吸烟者应尽早戒烟。

4.过量饮酒是多种癌症的已知风险因素,长期过量饮酒可显著增加肝癌、胃癌等癌症发生风险。

5.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癌症。良好的睡眠能增强免疫力,有助于稳定激素水平,保持身体健康状态,从而降低癌症发生风险。

6.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导致免疫力降低和内分泌紊乱等,从而增加癌症发生风险,尤其能促进乳腺癌、甲状腺癌等与激素水平密切相关的癌症发生。保持心情愉悦,从而降低癌症发生风险。

7.健康饮食与防癌密切相关,推荐多吃蔬果、奶类、全谷、大豆类食品,适量吃鱼、禽、蛋、瘦肉类食品,少吃深加工肉制品。腌制类食物中产生的亚硝酸盐,烤肉类食物中产生的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均会增加患癌风险。改变不良饮食结构和习惯,可降低癌症发生风险。

8.保健品并不能降低癌症发生风险,不推荐使用膳食补充剂来预防癌症,而应通过合理膳食来满足营养需求。

9.规律运动在预防癌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。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,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是癌症的风险因素之一,增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。

10.肥胖(BMI≥28.0kg/m²)是癌症的独立危险因素,目前已有证据表明肥胖与乳腺癌、肝癌、结直肠癌、胰腺癌等十余种癌症发生相关。通过合理的饮食、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,既可以实现减肥目标,又能降低癌症发生风险。

11.癌症不会传染,但一些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菌(如幽门螺杆菌)、病毒(如人乳头瘤病毒、肝炎病毒、EB病毒等)具有传染性。

12.通过接种疫苗、保持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减少与癌症发生相关的感染,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。

13.人乳头瘤病毒(HPV)疫苗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等癌种的发生,HPV疫苗分为二价、四价和九价,建议适龄女性及早接种。

14.乙型肝炎(HBV)疫苗可降低乙肝病毒感染风险,间接预防肝癌,因此建议合理接种乙肝疫苗。

15.癌症不遗传,但癌症的发生具有家族聚集性。具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患癌症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。对于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,应加强癌症预防并积极进行癌症风险管理。

16.通过癌症风险评估可以知晓自身患癌风险,定期参加专业防癌体检,制定个性化体检方案,可有效预防多种癌症发生。

17.癌症发现越早,治疗效果越好,生存时间越长,治疗费用越低。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大部分的常见癌症:采用便潜血和结直肠镜检查筛查结直肠癌;采用内镜学检查筛查食管癌和胃癌;采用胸部低剂量螺旋CT(LDCT)筛查肺癌;采用乳腺超声结合钼靶筛查乳腺癌;采用宫颈脱落细胞检查(TCT)和HPV检测筛查宫颈癌;采用腹部超声结合甲胎蛋白检测筛查肝癌等。

18.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得了癌症,但须密切关注。甲胎蛋白(AFP)升高提示患肝癌可能,前列腺特异性抗原(PSA)升高提示患前列腺癌可能,癌胚抗原(CEA)、CA199、CA153、CA125等升高提示患腺癌可能;鳞状细胞上皮特异性抗原(SCC)升高提示患鳞癌可能。

19.癌症患者要选择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。癌症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(包括放射治疗、化学治疗、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、内分泌治疗、中医治疗等)两大类。

20.癌症的康复治疗,包括心理康复和生理康复两大部分,是临床治疗的延续和完善。癌症患者康复治疗时要做到五方面,包括乐观的心态、平衡的膳食、适当的锻炼、合理的用药以及定期的复查。

 

2025年4月23日 10:03
网站首页    健康讲堂    【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】省卫健委癌症防治核心科普知识来了!

快捷导航 

通知公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