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健康科普】该如何正确预防慢性病?
该如何正确预防慢性病
据统计我国慢病患者总数已超过3亿,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占比达到60% 。常见慢病包括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疾病等。高血压患者占比最高,达到40%,糖尿病患者占比为25%,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占比为20%。慢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0%以上,成为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。
不良饮食习惯、缺乏运动、吸烟、饮酒等是慢病的主要诱因。约80%的慢病死亡案例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预防 。肥胖、高盐饮食、静态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在城乡地区普遍存在。
1、健康饮食
均衡饮食:多摄入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、低脂乳制品和优质蛋白质。
控制盐糖油:减少高盐、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。
适量饮水:每天饮水1500-1700毫升,避免含糖饮料。
2、适量运动
有氧运动: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游泳。
力量训练:每周2次力量训练,增强肌肉和骨骼。
日常活动:减少久坐,多战力、步行。
3、控制体重
保持健康体重:通过饮食和运动维持BM在18.5-23.9之间。
避免暴饮暴食:控制食量,避免过度进食。
4、戒烟限酒
戒烟:吸烟增加多种慢病风险,应尽早戒烟。
限酒:男性每天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,女性不超过15克。
5、心理健康
减压:通过运动、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。
社交:保持良好社交,避免孤独感。
睡眠:保证7-8小时优质睡眠。
6、定期体检
早期发现: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慢病
监测指标:关注血压、血糖、血脂等,不随意停药或换药。
药物管理:了解药物副作用,定期复查。
7、合理用药
遵医嘱:慢病患者需按医嘱服药,不随意停药或换药。
药物管理:了解药物副作用,定期复查。
8、预防感染
疫苗接种:如流感疫苗、肺炎疫苗等,降低感染风险。个人卫生:勤洗手,避免接触传染病患者。
9、健康教育
知识普及: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健康知识,提升自我管理能力。
家庭支持:家庭成员应共同获取健康知识,营造健康环境。
空气质量: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污染环境中。
安全环境:防止跌倒等意外伤害。
图片来自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