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爱耳日丨我院开展义诊、健康科普活动
每年的3月3日是“全国爱耳日”,今年的主题聚焦“健康聆听,无忧沟通”。在日常生活中,聆听与沟通是我们与世界相连、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方式,但全球约15亿人正遭受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体检中心提供数据显示,近两年参加听力体检的10000余人中,约有35%存在听力损失,其中28-40岁之间的听力损失者相比以前明显增多。然而,很多人往往忽视了保持健康听力对实现无碍沟通的关键作用。健康聆听,不仅是耳朵的需求,更是我们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保障。如何守护这份珍贵的“声音财富”?让我们从科学护耳开始!
义诊现场
当日,邯郸市第一医院积极响应“健康聆听,无碍沟通”的主题号召,在丛台公园健康驿站开展了一场义诊活动,为群众提供专业的耳部健康服务。活动现场,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疗专家及护理团队早早就位,为前来咨询的群众耐心解答各种耳部问题。专家们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,仔细地进行耳部检查、鼓膜电耳镜检查,针对发现的问题,给出专业的治疗建议和个性化的康复方案。
为了让群众更好地了解耳部健康知识,护理人员还通过发放宣传手册、现场讲解等方式,普及常见耳部疾病的预防与治疗、正确的用耳方法等内容。此次义诊活动提供了多项福利,如减免挂号费、部分耳部检查费用等。不少群众表示,平常对耳部健康关注较少,通过这次义诊,不仅了解了自己的耳部健康状况,也意识到日常保护耳朵的重要性,还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护耳知识。
健康科普
听力为何重要
听力是我们接收外界信息的重要通道。从清晨窗外鸟儿的啼鸣,到家人温馨的问候,再到工作中的重要指示,声音承载着丰富的信息。通过听力,我们感知环境中的危险信号,如车辆的喇叭声,从而保障自身安全。在社交层面,良好的听力让我们清晰接收他人的话语,理解对方的情感和意图,促进顺畅的沟通与交流,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。对于孩子而言,听力更是语言学习和认知发展的基石,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。但令人遗憾的是,听力损失很容易被忽视,超六成患者自认为听力没问题,部分人认为是上火或者不影响生活,没有及时就医,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。
哪些因素会影响听力
现代生活中,诸多因素威胁着我们的听力健康。噪音是头号 “杀手”,长期暴露在高分贝环境里,如工厂车间、建筑工地、高分贝的音乐现场,以及长时间佩戴耳机且音量过大等,都可能损害内耳的毛细胞,导致听力下降。这也是现在听力损失人群中年轻人比例增加的原因。还有一些耳部疾病,像中耳炎、耳硬化症等,会干扰声音的传导和感知,会伴发耳闷、耳鸣等症状。一些全身性疾病,如高血压、糖尿病引发的血管病变,会影响耳部的血液供应;药物的副作用也不容小觑,某些抗生素、抗肿瘤药物等可能具有耳毒性。另外,随着年龄增长,耳部器官逐渐老化,听力也会自然衰退。
如何保持健康聆听
为了实现健康聆听、无碍沟通,我们要采取一系列积极的保护措施。
减少噪音暴露:尽量远离高分贝环境,如果无法避免,一定要佩戴专业的隔音耳塞或耳罩。在使用耳机时,遵循 “60 - 60” 原则,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 60%,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 60 分钟。选择头戴式耳机,相较于入耳式,对耳朵的压迫更小。
养成良好生活习惯:均衡饮食,多摄入富含维生素 A、C、E 以及锌、铁等矿物质的食物,如胡萝卜、橙子、核桃等,有助于维持耳部的正常功能。适量运动,促进血液循环,保证耳部的血液供应。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,减少因身体疲劳对耳部造成的不良影响。